阳明病下之,心中懊而烦,胃中有燥屎者,可攻之。或两感热甚,亦有昏沉者。
冬伤于寒,至春阳气发升,寒邪郁而发热之温病也。若外郁表邪,散表则出;里壅邪热,清里则出;内伤冷冻饮料,温中则出;食滞中焦,消食则出;痰凝中脘,化痰则出;此始发之工夫也。
热重凝结有下症者,栀子大黄汤、大黄硝石汤。自叔和立说之混,使后人蒙害者伙矣。
如先见太阳病未解,又见少阳病,此太阳与少阳并病。又云寒热呕而口苦,头眩,脉弦数,小柴胡汤,加川芎、天麻,此治少阳头眩也。
详注咳逆条。厥阴伤寒四五日,腹中痛,若转气下趋小腹者,此欲下利也。
若不大便六七日,小便少者,虽不能食,但初头硬,后必溏,未定成硬,攻之必溏。太阳病项,背强KTKT,无汗恶寒,当用麻黄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