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身尽肿痛,或无汗,是湿流关节,邪气在表,宜五苓散加官桂、苍术,微汗之,不可大汗。口筋噤急者,由风热太甚,以胜水湿。
此方同加姜、枣和中,而加白芍药养阴敛阴,是变汗剂而为和剂矣。木香紫苏叶干葛(洗)半夏(汤泡七次,姜制)前胡(去苗)人参(去芦)茯苓(去皮。
加剂除湿汤治气虚伤湿,身重腰疼,四肢微冷,或呕逆,或溏泄,并主之。冬月西北人,用桂枝汤。
大旨都谓六经是借标病位,不做脏腑经络解。食后,茶清调下。
只是勤搅,勿令着底,恐焦了。 但热不寒,不若似疟,先寒后热,尚有表症者。
附在湿门。要之始作白痢,其气腥臭,已经转下,而且淹涎日久,无所谓痢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