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博物志》言射工以气射人影,令人发疮,不治杀人,亦本于《诗》义。术家脱皆由是引而伸之,触类而长之,庶乎其易知易能而亦可以深信无疑也夫。
阴阳之气既偏而相搏,故人亦因之而感受其寒热不齐之病也。近似中风,其实非中风也。
阳旺极宜生阴,阴生阳自痿,乃阴阳循环不易之理。倘获济时之药,辄陈鄙物之形,不耻管窥,辄干天听。
通宜犀角地黄汤合调胃承气汤下之。公议生脉、八味,益火之原,壮水之主,从阴引阳,从阳引阴,是否候酌。
夫秋金之气,虽燥见于外,金能生水,而金水蕴于中,内何枯燥之有。瘦人多火加黄柏一钱,或黄连亦可。
此经中有伏气可知。得桂枝诸证蜂起者,非桂枝之过,乃伏邪化热,直贯阳明,液耗阴伤,而祸乱起于萧墙之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