其中之精义,修园先生言之甚详,学者可熟读而深思之,便得立法立方之意,而于厥阴一切症候,莫不应手辄效也。 今上壬午,北方病此者甚众,死者不啻数万人。
古人云:益火之源,以消阴翳。《本草》言石脂性温,能益气、调中、固下,未闻寒能损胃也。
劳伤血气,腠理虚而风邪乘之,内感于肺,汗出恶风,咳嗽短气,鼻塞项强,胸膈胀满,久久不瘥,则成肺痿;风伤皮毛,热伤血脉,风热相搏,气血稽留,蕴结于肺,则成肺痈。按∶先贤治烦、躁俱作,有属热者,有属寒者,治独烦不躁多属热,惟悸而躁者为虚寒;治独躁不烦者多属寒,惟火邪者属热。
经曰∶邪之所凑,其气必虚是也。此手足阳明药也。
名曰干霍乱,令人暴死,急以此方探吐之。李时珍曰∶痰涎为物,随气升降,无处不到,入心则迷成癫痫,入肺则塞窍为喘咳背冷,入肝则膈痛干呕、寒热往来;入经络则麻痹疼痛,入筋骨则牵引灼痛,入皮肉则瘰痈疽,陈无择《三因方》并以控涎丹主之,殊有奇效。
胃火上冲,肝胆之火助之,肺金之气不得下降,故呕。诸艺之中,医为尤重,以其为人之司命,而圣人之所以必慎者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