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方单用肉桂、茯苓,等分,蜜丸,名桂苓丸∶治冒暑烦渴,引饮过多,腹胀便赤。山岚瘴气,谓山谷间障雾,湿土敦阜之气也。
经曰∶太阴所至为痞满。本方合二陈加藿香,名除湿汤∶治伤湿腹痛,身重足软,大便溏泻。
交则为既济,不交则为未济,分而离则死矣。水不能制火,则清和之气乖乱,而精液随之走散矣,精液走则光华失,故视物不清也。
豆味甘而醋味酸,甘酸合,则能感召厥阴肝木之气,而行宣发之令矣。又曰∶阳明病脉迟、汗出多、微恶寒者,表未解也,可发汗,宜桂枝汤;阳明病应发汗,医反下之,此为大逆,皆仲景慎于攻下之意也。
而半夏之功用不复见知于世矣。阴证者,举三阴而言,则又非独太阴矣。
是方也,芩、连、栀、柏、草龙、青黛、大黄,皆能泻火,而未必入肝;肝气臊,诸药得芦荟、麝香之臊,同气相求,可以入肝而平肝矣。本方去桂,加苍术、甘草、芍药、栀子、黄芩、羌活,名二术四苓汤∶能治表里湿邪,兼清暑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