言如此为血证审实,无复可疑,必须抵当汤,勉人勿二之意。即有里急、腹大满、不通等证,亦只宜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,勿令大泄下,盖以脉迟故也。
邪自阳明经传入胃府者,谓之正阳阳明,即经所谓发热汗出,胃中燥□□语者是也,乃胃中邪实,故用大承气以攻下之。盖哕之声气,自胃出于口,而有哕哕之声,壮而迫急也;呃逆之声,气自脐下冲上,出口而作格儿之声,散而不续也。
凡病若发汗、若吐、若下、若亡血、若亡津液,阴阳自和者,必自愈。余后至,曰∶此东垣所云,消渴末传也。
盖结胸以阳邪结于阳,藏结以阴邪汪琥曰:结胸证,其人本胃中有饮食,下之太早,则食去不尽,外邪反入,结于胸中,以故按之则痛,不能饮食。伤寒阴邪,故曰病发于阴也。
程应旄曰:虽曰阳邪内陷,然「阴阳」二字从虚实寒热上区别,非从中风伤寒上区别。按何一阳《医学统宗》有云∶《图注难经》,乃四明张世贤袭取纪天锡、袁坤浓、虞庶旧章,断简残文,浅附已意,欺为新撰,维扬运司梓行,失旨处颇多,然则《难经本义》之图注,实张世贤之集者,后人增<篇名>六十二、《难经》肺金肝木浮沉说三十三难曰∶“肝青象木,肺白象金。
盖鹿乃阳兽,食山中之灵草,故多寿。故可一而不可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