雾邪清轻,故伤皮肤;湿邪浊重,故流关节。腹内痛者,知邪已入里,内攻必欲下利也。
若有隐痛之处,饮食如常者,非表邪之诊,乃内痈蓄积有脓之诊,于此知浮数之脉,不可概为风热也。以此证脉揆之,亦其人夏月盛暑喜贪风凉,过饮冷水,水气输行于皮中,表为邪束,不得汗泄所致也。
张璐曰:按论暍三条,首言动而得之之病,谓中暍,属外因;次言静而得之之病,虽曰中暍,实暑病也,属内因;末言因热伤冷之病,乃中暍之变证,属不内外因,不得程应旄曰:可见中暍之病,大都阳气在表,而胃中虚冷,所以身热疼重,而脉微弱。若久发不止,则不可以此法治之,当以饮食撙节,调理消息止之,盖初病以治邪为急,久病以养正为主也。
虚主失精,李□曰:肝主藏血,肾主藏精,亡血失精,则肝肾俱虚矣。经曰:阴气衰于下,则为热厥。
寸口脉迟而缓,迟则为寒,二「迟」字当是「浮」字,「寒」字当是「风」字,始得文义了然,且迟、缓二脉不能并见,必是传写之□。吐血之病,热伤阳络,当清其热;劳伤阳络,当理其损。
肠出者,下利而广肠脱出也。头无汗者可治,有汗者死。